应急管理标准化是新时期应急管理战略性、引领性、基础性工作,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。为深入贯彻落实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》和《“十四五”国家应急体系规划》,进一步加强“十四五”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,持续提升应急管理标准化水平,制定本计划。
(一)健全优化应急管理标准体系。
以建立完善“结构完整、层次清晰、分类科学、强标为主、强推互补”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为目标,统筹扩大强制性标准规模。坚持“不立不破”“先立后破”,强化标准的评估复审、精简整合。按照“急用先行”原则,依法依规研制发布强制性标准。强化推荐性标准的协调配套,支持科学成熟、适用性强的地方标准、团体标准向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转化,健全优化安全生产、消防救援、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标准体系。
(二)加快推进急需短缺和重要标准制修订
循序渐进务求实效,按照“先急后缓”原则加强统筹,集中力量加快修订与人民生命安全关系最直接的标准,争取早日出台、确保有效管用。密切跟踪研究事故灾害暴露的标准化短板问题,对标落实法律法规和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建设要求,加快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标准立改废。
安全生产领域 |
基础通用 加强安全生产基础通用标准制修订,制修订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管理、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等方面相关标准。聚焦“工业互联网+安全生产”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业态,加快制修订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。 |
个体防护装备 加强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标准制定,及时修订呼吸防护、足部防护、坠落防护等相关标准。推进有关防护危害性颗粒物口罩的选用指南等国际标准制定。 |
矿山安全 结合国家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改革,优化整合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。以矿山重大灾害防治、矿山智能化开采、矿山集约高效绿色发展、矿山安全监管监察为重点,开展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制修订。以《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》《尾矿库安全规程》为基础,进一步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。 |
危险化学品安全 加快制修订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、化工过程安全、精细化工反应、安全风险评估等标准,完善化工和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、储存装置的设计、制造和维护标准。进一步优化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体系,修订、废止、整合相关标准,着力解决相关标准缺失、滞后等问题。 |
烟花爆竹安全 适应烟花爆竹行业机械化、信息化发展的要求,修订完善内容滞后的安全生产相关标准,补充完善烟花爆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、工器具安全要求等方面的标准。 |
粉尘防爆安全 适应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监管执法需要,突出高风险粉尘防爆安全要求,重点制修订铝镁等金属粉尘防爆、木制品加工企业粉尘防爆、纺织企业粉尘防爆、煤粉制备防爆、除尘系统安全等方面的标准。 |
涂装作业安全 加强涂料产品生产及使用安全、涂装工艺安全、危险有害因素分类、涂装设备安全性能检测等标准的制修订。 |
冶金有色安全 适应冶金行业新工艺、新技术、新装备发展要求,加快制修订烧结球团、铝电解、铜及铜合金熔铸、铝及铝合金熔铸、镁及镁合金熔铸等安全生产相关标准。 |
工贸安全 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结果、事故原因分析和新工艺、新技术、新装备应用等情况,重点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、企业隐患排查治理、企业安全风险预警、有限空间作业等方面的标准制修订。 |
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 加快制修订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、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、高风险井井控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标准。 |
事故调查和统计 加强事故报告、统计和调查等方面的标准制修订,加快修订伤亡事故分类、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、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等,补充完善生产安全事故的认定标准、事故调查基本要素标准等。 |
(三)强化标准宣贯实施和监督管理
按照“谁提出立项、谁组织宣贯和实施”的原则,落实标准常态化宣贯和实施监督的责任,加大宣传培训,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专家标准宣贯作用,对标准出台背景、主要技术指标、贯彻措施等内容进行专题解读,对有关行业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基础标准开展集中宣贯。在安全生产月、全国消防日、防灾减灾日、世界标准日等节点期间,组织标准宣贯,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,发挥社会公众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,营造“学标、知标、用标、达标”的社会氛围。组织对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评估,规范标准解释权限管理和标准技术咨询活动,及时回应社会关切。
(四)加强标准化基础保障工作
加强全国安全生产、个体防护装备、消防、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,突出专家把关,落实专家责任制,提升标准制修订的科学性和专业性。制定《应急管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》指导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效运行。加强应急管理标准化相关基础研究,为标准化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科技支撑,有限安排对应急管理行业领域标准化具有全局性、战略性影响的重大研究项目,以及应急管理信息化、智能化相关标准研究项目。加快应急管理标准化信息平台建设,协调推动与国家标准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,制定出台《应急管理标准化经费管理办法》,规范标准制修订、技术审查、评估复审、宣贯实施、基础研究等经费支持。
(五)加强地方、团体和企业标准化工作
指导推进地方应急管理标准化工作,落实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标准实施监管责任,将强制性标准纳入监管监察执法检查,加强煤矿、化工、冶金等高危行业领域强制性标准的监督落实,并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标准。鼓励地方探索应急管理标准化试点示范引领,推进区域标准化协助机制建设,开展国家级应急管理标准化基地试点示范。规范应急管理团体标准管理,引导社会团体聚焦应急管理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和新模式,制定应急产品及服务类团体标准,鼓励构建与应急管理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协调配套的团推标准体系。引导企业加强安全生产企业标准制修订,助力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。
(六)加强应急管理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
立足我国应急管理需求,组织开展安全生产、消防救援、减灾救灾与综合性应急管理领域标准国际国内对比研究,加大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力度。加强应急管理领域重要标准外文版翻译,鼓励先进企事业单位、有关组织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国际标准制修订,推动应急管理标准互认互联互通。加强应急管理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,推进“一带一路”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。
以上内容来自应急管理部官网